伟仕佳杰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伟仕佳杰”或“公司”)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科技产品渠道开发与技术方案集成服务商,业务围绕企业系统、消费电子、云计算三大板块,覆盖大数据、人工智能、基础建设等十二大领域,在云生态建设、IT运维服务、供应链金融、信创产业等拓展出全新版图。公司当前服务网络密布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缅甸、老挝、柬埔寨九个国家,高度覆盖一带一路区域。
公司是亚太地区领先的IT分销商与技术方案集成服务商
企业系统服务业务:现金流业务,主要收入贡献项
公司2024年企业系统服务业务营收达523.38亿港元,占公司总营收59%,是营收占比最大的业务,为公司其他业务发展提供稳定持续的现金流支持。公司的企业系统业务聚焦于IT设备分销+解决方案集成。基础硬件分销方面,公司是惠普、戴尔、联想等国际品牌及华为、海光等国产厂商的核心代理商。基础软件服务方面,公司与人大金仓、OceanBase等数据库厂商建立深度合作,提供Oracle数据库替代方案服务。应用软件服务方面,公司提供金山办公软件套件、用友ERP、福昕PDF等软件服务。信息安全产品方面,公司代理奇安信、深信服、启明星辰等头部网安厂商产品。
消费电子业务:顺应电子消费市场复苏趋势,持续落实多元化产品+渠道战略
公司消费电子业务主要覆盖ToC端市场,通过分销电脑、手机、无人机、智能手表、VR设备等十二大类科技产品,构建起连接全球300多家世界500强品牌与终端消费者的桥梁。公司采取多元化“产品+渠道”策略,全面覆盖消费电子产业链。在产品端,既深耕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传统品类的代理分销,又积极布局VR一体机、智能投影仪等新兴产品,与头部品牌建立深度合作,形成全品类产品矩阵。在渠道端,线上打通电商平台、社交直播等数字化链路,线下拓展场景,同时发力企业采购与跨境电商渠道,构建起覆盖中国及东南亚9个国家的服务网络。浙商证券认为公司消费电子业务有望在行业复苏周期中抢占先机,在端侧智能渗透提升的浪潮中实现增速修复。
云计算业务:AI推动云计算业务持续增长,或成第二增长曲线
公司云计算业务主要包括云分销和自有云产品解决方案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云分销,该业务主要与阿里云、华为云、AWS、微软Azure等头部云厂商合作。第二部分自有云产品解决方案以自有云品牌佳杰云星为核心,提供多云管理平台、算力调度管理平台、自动化运维等自研产品解决方案。
“云计算+AI+出海”三轮驱动未来增长
云计算业务:“云分销+多云管理服务”双引擎驱动云计算业务增长
在云分销方面,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下游客户上云趋势愈发明显。针对这一需求,公司与国内外头部云厂商深度合作,提供从产品转售到定制化落地的全链条服务。在多云管理方面,企业在使用多种云资源过程中,面临着云资源集中高效管理的难题。针对这一痛点,公司自有的RightCloud多云管理平台,可实现华为云、阿里云、VMware等异构云环境的统一监管控,支持用户分级分权管理和租户自服务,方便用户灵活管理并调用各类云资源。公司云计算业务近几年增长迅速,营业利润率显著高于传统分销业务,未来有望拉动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的持续提升。
AI业务:前瞻布局AI算力管理及大模型服务业务
2024年公司AI相关业务实现营收37.8亿港元,同比增长42%。公司构建了服务于底层AI基础设施到上层AI应用的产品体系,自有云品牌佳杰云星融合多元算力,为云原生和AI应用创新提供便捷的开发环境。同时公司作为华为云软件供应商,已携手华为为科技部批准建设的9个国家级智算中心中的7个提供产品和服务。
在AI算力管理领域,佳杰云星AI智算管理系统可实现智算纳管、算力调度、算力服务、运营服务和算力监控等功能帮助企业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在AI大模型服务方面,南京伟仕佳杰已接入DeepSeek系列大模型,推出部署在移动云上的SaaS智能化数字办公系统,实现AI办公功能。浙商证券认为企业对于大模型应用的接受度与需求不断攀升AI大模型的快速发展带来对于算力的巨大需求有望推动公司云计算业务保持高速增长。
中企出海:基于东南亚市场分销龙头优势,深度赋能中企出海
公司凭借在东南亚布局积累的庞大、可靠的渠道网络,持续助力国产品牌出海,根据公司披露数据,2024年公司国产品牌贡献营收68.2亿港元,同比增长14%。公司目前在东南亚建立了87个分支机构和5万家渠道伙伴的庞大网络,在东南亚IT分销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浙商证券给予伟仕佳杰(0856.HK)以下投资建议:
盈利预测与估值:受益于东南亚市场的快速增长以及AI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升级,公司渠道体系成熟稳定,及公司近几年不断增加云计算业务相关的投入和创新,以及AI推动全球云计算市场不断增长和企业上云需求升级。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029.52、1184.25、1349.97亿港元,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15.57%、15.03%、13.9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91、14.13、16.30亿港元,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13.26%、18.63%、15.35%。采用估值法,给予公司2025年14xPE,对应目标市值为168亿港元,对应目标价为11.7港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创新业务商业化不及预期:公司AI业务为创新业务,相关技术研发以及产品落地存在一定不确定性,AI业务推进不及预期可能导致公司整体营收增速慢于我们此前预期。
行业竞争加剧:尽管云计算行业呈现较为强劲的β,但同时也吸引众多新参与者进入相关领域布局,从而导致云计算行业竞争加剧。在此背景下,公司云计算业务市占率以及毛利率水平可能受制于市场竞争下降,从而导致公司业绩增长不及预期。
海外政策风险:海外市场开拓受到除原生需求外多重因素的影响,尤其在地缘政治以及相关关税政策领域,公司处于较为被动状态,相关政策波动可能影响公司海外业务的发展,从而导致公司业绩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