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你相信吗?只要会说话,人人都会具备程序员的能力

时间:2024-03-14 来源:互联网

在 3 月 9 日央视的《对话》·开年说节目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李彦宏表示,基本上以后不会存在“程序员”这种职业了,因为只要会说话,人人都会具备程序员的能力。“未来的编程语言只会剩下两种,一种叫做英文,一种叫做中文,这也是目前世界上人工智能技术最领先的两个语言。”

李彦宏想表述的是,AI技术将大大降低普通人编程的门槛,一些现在需要由程序员实现的操作,未来普通人靠着“说明书”也能实现。换句话说,如果人人都是程序员,那么就等于没有了程序员。

此前,英伟达CEO黄仁勋也发表过类似的观点,他认为:AI技术缩小了人类的技术差距;编程很好,它能确保你的工作吗?一点也不;如果生成式AI逐渐取代编程的话,编程技术将可能变得不那么有价值了;未来,我们都可以编程计算机

不过,也有企业家对此发表反对意见。360创始人周鸿祎针对李彦宏观点就回应称,“大模型将替代程序员?未来不用学编程了么?我认为,程序员热十年内不会减弱。尽管未来人人都会用电脑,所谓人人都是程序员,但不同的人用电脑创造的产品完全不一样,AI 时代更需要计算机专家和程序员,他们可能是各行各业最有发言权的。”

对此,网友们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表示赞同,认为未来的发展方向还得是智能化,“现在大模型的出现已经降低了程序员门槛,后面门槛肯定会越来越低”;有的表示反对,并调侃“先把百度的程序员都开除了吧”

也有网友表达了不一样的观点,表示AI大模型将重塑程序员岗位职能和工作,“低端程序员会消失,有创造力的程序员会做大。”“要想不被AI大模型替代,有三条路径是非常明确的:善用工具的人,不可被工具替代的人,以及和工具成长绑定的人。”“机会在走向高处,走向控制AI的算法工程师,走向懂需求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其实李彦宏在提到“人人都会具备程序员的能力”时也是相当严谨的,他还给出了一个前提——“会说话”。实际上把话说清楚、把需求理明白并不是很多普通人都具备的能力,他们或许自己知道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功能,但不一定能让AI理解这种功能,所以懂产品、懂需求、懂技术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会一直稀缺

不过,虽然大佬们对于程序员职业的未来发展抱有不同的观点,但都认为这波 AI 浪潮会给程序员甚至人类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

李彦宏认为“大模型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改变会是非常根本性的。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很多生活,但是这一波人工智能的改变,会更加的彻底、更加的深刻。”在节目中,李彦宏还提到了人工智能发展速度,并表示人工智能发展比他想象的还要更慢一点,“人工智能这个词提出来已经快70年时间了。可能每过10年左右,就有一波人很兴奋说,我们终于要实现通用人工智能了。后来发现其实不是那么回事,情况比想象的要复杂。”

计算机类专业,要“凉”了?

程序员,是指从事程序开发、程序维护的基层工作人员,也被称为码农。

其实自冯·诺依曼创造出现代计算机,程序员踏上时代舞台不过70余年,而在中国,只有30多年。

但程序员最初给大众的印象就很高端——极客、精英、高薪,到如今,它仍与创新、财富息息相关,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进来。到互联网大厂成为“码农”一度成为年轻人最理想的职业。

这也让随互联网崛起而发展,与程序员最相关的计算机类专业,成为近十年来高考最热门的专业之一

在本科专业目录中,计算机类专业包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电子与计算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新媒体技术、电影制作、保密技术、服务科学与工程、虚拟现实技术、区块链工程、密码科学与技术等多个专业

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区块链工程等专业都是近年高考热门专业,录取分数较高,竞争激烈。信息安全、网络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更是连年上榜就业绿牌专业,毕业后收入很高。

但同为计算机类专业,各专业所学内容还是稍有不同的。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与软件工程专业都需要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及编程的基本功,但是这两个专业的关注点有很大不同。计算机专业学习技术,是为了改进技术,提高技术,研究出更好的理论,扎实地知道计算机底层是怎么工作的,才能研究出更好的计算机;而软件工程专业学习技术,是为了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什么样的技术可以最好地解决问题,更关注开发大型软件系统的组织方法和流程。

并且在实际招聘中,不少计算机的亲缘专业,比如自动化、地理信息技术等在本身教学范围内也有编程内容的专业,毕业生也会转行“码农”。

所以大家最好还是对具体专业做好针对性了解后,才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专业进行学习,而不是简单视为同类项来做选择。

不过,近两年来,随着计算机类专业培养的人才越来越多,以及互联网寒冬的来临,微软、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大厂裁员、降薪、缩招等消息频上热搜,“计算机是不是要凉了?”“计算机会不会是下一个土木工程?”等声音也开始出现。

行业前景决定专业命运,因此,计算机类专业报考热度也在减退,有“变冷”的趋势。

但是,当前我们仍然处于科技变革中,计算机技术在现在和未来仍是重要生产力,因此必然不会像土木一样落差那么大且快。

有网友评价,“计算机的寒冬也比天坑专业的盛夏舒服。”“与其说计算机专业快凉了,不如说计算机专业又一次站在了变革的门口。”

人工智能专业,方兴未艾

而与AI最直接对口的本科专业——人工智能,则方兴未艾。

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人工智能专业被放在电子信息类专业之下,授予工学学位

2018年,“人工智能”专业首次出现在教育部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中,此后经过四轮增开,截止2023年,共有499所高校(2018年审批首批35个本科专业点,2019年备案180个,2020年为130个,2021年和2022年分别备案95个和59个)经批准备案设置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是近年来新增开设数量最多的专业之一,妥妥的“爆款”专业。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40多所高校成立了独立的人工智能学院。

今年,著名“985”高校南京大学,更是发布了2024年9月面向全体本科新生开设的“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总体方案,要求南大2024级全体本科新生必修1门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

不过,不同高校的人工智能专业培养体系并不相同。依托所在高校计算机学院或数学学院派生发展起来的高校,侧重于架构和算法;依托自动化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或交叉组合的人工智能学院,侧重于智能控制和机器人、信息处理和模式识别等特色应用方向。比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主要方向为智能算法设计、类脑感知与计算等领域,培养“智能+信息处理”为特色的人工智能领域专业人才。

从高考报考来看,人工智能专业报考呈现三个特征:一是录取分数线高,如浙江大学人工智能专业,近两年在浙江省的录取分数段排名都是在全省前300名左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专业本科招生的计算机类新工科实验班,近两年在陕西省的录取平均分不低于610分。二是专业兴趣高,在北京举办的高招咨询会活动中,很多考生对人工智能专业的展现出了强烈的兴趣,学生最感兴趣的方向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等。三是继续深造意愿强,大部分学生和家长都表示会在本科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

相信随着国外OpenAI的ChatGPT、Sora ,国内百度文心一言、华为盘古、阿里通义千问等大模型的发展,AI技术持续进步,人工智能专业也将更加“火热”,录取分数或将更高。